|
 |
櫻桃核
|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
|
【出處】《滇南本草圖說》
【拼音名】Yīnɡ Táo Hé
【來源】為薔薇科植物櫻桃的果核。取成熟果實放置缸中,用手揉搓,使果肉與果核分離,然后洗去果肉,取凈核曬干。
【原形態】植物形態詳櫻桃條。
【性狀】干燥果核呈扁卵形,長8~12毫米,直徑7~9毫米,頂端略尖而微歪,如鳥喙狀,另一端有圓形凹人的小孔,外表面白色或淡黃色,有不明顯的小凹點,腹縫線微凸出,背縫線明顯而突出,其兩側具2條縱向突起的肋紋。質堅硬,不易破碎。核內有種子1枚,表面呈不規則皺縮,紅黃色,久置呈褐色。種仁淡黃色,富油質。氣微香,味微苦。以飽滿、淡黃白色、無雜質者為佳。
【功能主治】 透疹,解毒。治麻疹透發不暢;消疽瘤,滅瘢痕。 ①《滇南本草圖說》:痘癥色白陷頂不升漿者,為末敷之,可以升漿起長。 ②《本草再新》:敗毒,消疽瘤。 ③《江蘇植藥志》:治麻疹透發不快;煎水洗凈瘡,滅瘢痕。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3錢。外用:磨汁涂或煎水洗。
【注意】《滇南本草圖說》:痘癥陽癥忌服。
【附方】 ①治出痘喉。禾饳烟液硕。砂鍋內焙黃色,煎湯服。(《綱目拾遺》) ②治眼皮生瘤:櫻桃核磨水搽之,其瘤漸漸自消。(《醫學指南》)
【摘錄】《*辭典》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