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无限传媒在线观看_老司机免费视频久久_亚洲精品美女久久7777777_性大片1000免费看_国产精品亚洲三区_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中國醫藥網 醫療器械 保健品網 醫藥招商 醫藥資訊 產品大全 百姓OTC 醫藥搜索 醫藥展會 醫藥人才 醫藥論壇
中醫藥-中國醫藥網
中醫藥首頁 辨證論治  針灸推拿   藥膳食療   中藥檢索   名醫風采   中醫文獻   中藥圖譜   中醫藥詞典   中成藥
 高級搜索
中藥資源

中藥圖譜 中藥故事
中藥炮制 藥材栽培
藥市快訊 中藥法規
中藥招商 中藥產品


中醫基礎
·基本特點 ·陰陽學說
·五行學說 ·八綱辨證
·望診 ·聞診 ·問診 ·切診
·方藥概論 
...更多

藥材認識
拼音索引: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筆畫索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以上

常用方劑

解表 清熱 溫里
瀉下 消導 祛濕
理氣 理血 補益
固澀 開竅 驅蟲
鎮潛熄風 祛風濕
止咳化痰平喘


  藥材認識

大蒜

正常字體  放大字體

【出處】《本草經集注》

【拼音名】Dà Suàn

【英文名】BulbusAllii

【別名】胡蒜(崔豹《古今注》),葫(《別錄》),獨蒜(《普濟方》),獨頭蒜(《補缺肘后方》)。

【來源】為百合科植物大蒜的鱗莖。6月葉枯時采挖,除去泥沙,通風晾干或烘烤至外皮干燥。

【原形態】多年生草本,具強烈蒜臭氣。鱗莖大形,具6~10瓣,外包灰白色或淡棕色于膜質鱗被。葉基生,實心,扁平,線狀披針形,寬約2.5厘米左右,基部呈鞘狀。花莖直立,高約60厘米;佛焰苞有長喙,長7~10厘米;傘形花序,小而稠密,具苞片1~3枚,片長8~10厘米,膜質,淺綠色;花小形,花間多雜以淡紅色珠芽,長4毫米,或完全無珠芽;花柄細,長于花;花被6,粉紅色,橢圓狀披針形;雄蕊6,白色,花藥突出;雌蕊1,花柱突出,白色,子房上位,長橢圓狀卵形,先端凹入,3室。蒴果,1室開裂。種子黑色。花期夏季。

【生境分布】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全國各地均產。

【性狀】鱗莖呈扁球形或短圓錐形,外有灰白色或淡棕色膜質鱗被;剝去鱗葉,內有6~10個蒜瓣,輪生于花莖的周圍;莖基部盤狀,生有多數須根。每一蒜瓣外包薄膜,剝去薄膜,即見白色,肥厚多汁的鱗片。有濃烈的蒜臭,味辛辣。

【性味】
辛,溫。
①《別錄》:味辛,溫,有毒。
②《醫林纂要》:辛甘,熱。
③《隨息居飲食譜》:生辛,熱;熟甘,溫。

【歸經】
入脾、胃、肺經。
①《綱目》:入太陰、陽明。
②《本草經疏》:入足陽明、太陰、厥陰經。

【功能主治】
行滯氣,暖脾胃,消癥積,解毒,殺蟲。治飲食積滯,脘腹冷痛,水腫脹滿,泄瀉,痢疾,瘧疾,百日咳,癰疽腫毒,白禿癬瘡,蛇蟲咬傷。
行氣消積,殺蟲解毒。用于感冒、菌痢、阿米巴痢疾、腸炎、飲食積滯、癰腫瘡瘍。
①《別錄》:散癰腫蠿瘡,除風邪,殺毒氣。
②《唐本草》:下氣消谷,除風破冷。
③《食療本草》:除風,殺蟲。
④《本草拾遺》:去水惡瘴氣,除風濕,破冷氣,爛痃癖,伏邪惡;宣通溫補,無以加之;療瘡癬。
⑤《日華子本草,:健脾,治腎氣,止霍亂轉筋、腹痛,除邪辟溫,療勞瘧、冷風、痃癬、溫疫氣,敷風損冷痛,蛇蟲傷,并搗貼之。
⑥《日用本草》:燥脾胃,化肉食。
⑦《滇南本草》:祛寒痰,興陽遭,泄精,解水毒。
⑧《綱目》:搗汁飲,治吐血心痛;煮汁飲,治角弓反張;同鯽魚丸治膈氣;同蛤粉丸治水腫;同黃丹丸治痢瘧孕痢;同乳香丸治腹痛;搗膏敷臍,能達下焦,消水,利大小便;貼足心,能引熱下行,治泄瀉暴肩及干濕霍亂,止衄血;納肛中,能通幽門,治關格不通。
⑨《四川中藥志》:治肺結核,血痢,及崩中帶下。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錢;生食、煨食或搗泥為丸。外用:搗敷、作栓劑或切片灸。

【注意】
陰虛火旺者,以及目疾、口齒、喉、舌諸患和時行病后均忌食。
①《本草經疏》:凡肺胃有熱,肝腎有火,氣虛血弱之人.切勿沾唇。
②《本經逢原》:腳氣、風病及時行病后忌食。
③《隨息居飲食譜》:陰虛內熱,胎產,痧痘,時病,瘡瘧血證,目疾,口齒喉舌諸患,咸忌之。

【附方】
①治心腹冷痛:蒜,醋浸至二、三年,食至數顆。(《瀕湖集簡方》)
②治夜啼腹痛,面青,冷證也:大蒜一枚(煨、研、日干),乳香五分。搗,丸芥子大。每服七丸,乳汁下。(《世醫褥效方》)
③治水氣腫滿:大蒜、田螺、車前子等分。熬膏,攤貼臍中,水從便漩而下。(《稗史》)
④治臌脹:大蒜,入自死黑魚肚內,濕紙包,火內煨熟,同食之。忌用椒、鹽,蔥,醬。多食自愈。(姚可成《食物本草》)
⑤治腳轉筋:急將大蒜磨腳心,令遍、熱。(《攝生眾妙方》)
⑥治寒瘧,手足鼓顫,心寒面青:獨蒜一枚,黃丹半兩。上藥相和,同搗一千杵,丸如黑豆大。未發時以茶下二丸。(《昔濟方》蒜丸)
⑦治瘧病:獨頭蒜,于白炭上燒之,末,服方寸匕。(《補缺肘后方》)
⑧治食蟹中毒:干蒜煮汁飲之。(《姚僧坦集驗方》)
⑨治臟毒:鷹爪黃連末,用獨頭蒜一顆,煨香爛熟,研和入臼治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陳米飲下。(《本事方》蒜連丸)
⑩治鼻衄不止,服藥不應:蒜一枚,去皮,研如泥,作錢大餅子,厚一豆許,左鼻血出,貼左足心,右鼻血出,貼右足心,兩鼻俱出,俱貼之。(《簡要濟眾方》)
⑾治鼻衄,咯血,嘔血,尿血。獨頭蒜兩個,搗成泥狀,分成兩份。一份用八層麻紙包裹,置于百會穴。另一份用七層麻紙包裹,置于涌泉穴,然后在包裹之藥上用熱鐵烙加溫。(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⑿治肺結核:新鮮大蒜,每次一至二頭,搗碎后以深呼吸吸其揮發氣,每日二次,每次一至三小時。(遼寧《中草藥新醫療法展覽會資料選編》)
⒀治小兒百日咳:大蒜五錢,紅糖二錢,生姜少許。水煎服,每日數次,用量視年齡大小酌用。(《貴州中醫驗方》)
⒁治腦漏鼻淵:大蒜切片,貼足心,取效止。(《摘元方》)
⒂治金瘡中風,角弓反張:大蒜一升,破去心,無灰酒四升,煮蒜令極爛,并滓服一大升以來,須臾汗如雨出,則瘥。(孟詵《必效方》)
⒃治小兒臍風:獨頭蒜,切片,安臍上,以艾灸之,口中有蒜氣即止。(《簡易方論》)
⒄治背疽漫腫無頭者(用濕紙貼腫處,但一點先干處,乃是瘡頭):用大蒜十顆,淡豉半合,乳香錢許。研爛,置瘡上,鋪艾灸之,痛者灸令不痛,不痛者灸之令痛。(《外科精要》)
⒅治一切腫毒:獨頭蒜三、四顆,搗爛,入麻油和研,厚貼腫處,干再易之。(《食物本草會纂》)
⒆治神經性皮炎:蒜頭適量,搗爛,以紗布包裹,外敷患處。另用艾條隔蒜灸患處到疼痛為止,隔日一次。(《單方驗方調查資料選編》)
⒇治婦人陰腫作癢:蒜湯洗之,效乃止。(《永類鈐方》)
(21)治蜈蚣咬人,痛不止:獨頭蒜,摩螫處,痛止。(《梅師集驗方》)

【臨床應用】
①治療細菌性痢疾
大蒜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臨床療效亦明顯。用法:㈠灌腸法:先用生理鹽水500~800毫升洗腸,再以經水浴加溫至37~38℃10%的大蒜浸出液100毫升,于10分鐘內緩緩注入肛門內,囑患者忍耐15~30分鐘后排便。每日1~2次,3日后可改為每日1次,6~10次為一療程。此法的缺點為肛門直腸及回盲部有燒灼感,初次灌腸時可出現腹痛,但均為一過性。孕婦忌用。㈡口服法:一般多采用大蒜糖漿。以去皮紫皮大蒜50克,搗碎后浸于38℃溫開水100毫升內2小時,然后用紗布過濾,加入半量糖漿。新鮮配制者冷藏1周尚不致變質。用量:成人每次口服20~30毫升,每4~6小時1次,直至痊愈為止;亦有介紹用10%大蒜糖漿,每次20~30毫升(兒童5~10毫升),日服3次;或用20%大蒜糖漿(內含100%紫皮大蒜液20%,40%茶葉液20%男,糖漿60%),成人每次10~15毫升,日服3~4次(10歲以上兒童每次10毫升,10歲以下每次5毫升,2~3歲每次2.5毫升)。觀察數百例,平均治愈率為95%以上,體溫平均1~2日降至,正常,里急后重平均2~5日消失,大便平均2~4日恢復正常,一般不致引起便秘。據臨床及實驗觀察,紫皮蒜較白皮蒜殺菌及抑苗作用強,新鮮的比陳舊的效力好。對用大蒜保留灌腸治療的130例急、慢性菌痢患者,治療后行乙狀結腸鏡檢查,病變完全恢復正常者126例(96.9%),平均時間為6.3日,證明大蒜灌腸治療在促使遠端結腸病變愈合方面有特殊效果。此外,據實驗室觀察,痢疾桿菌在大蒜培養基中,經較長時間后對大蒜的適應能力便逐慚增高,并產生明顯的抗藥性;至于痢疾患者在應用大蒜口服或灌腸治療中,尤其是較長期的治療中能否產生抗藥性,尚需進一步觀察。
②治療阿米巴痢疾
用10%大蒜浮游液或大蒜浸出液70~100毫升(37~38℃)作保留灌腸,每日1次,6次為一療程。同時每日取紫皮生大蒜一顆,分三次生食。治療100例,平均住院時間為7天,治愈率88%,實踐證明,紫皮大蒜較白皮大蒜效力大。治愈病例,為了防止復發,在癥狀消失后,仍須繼續食紫皮蒜1~2月。
③防治流行性感冒
用10%大蒜溶液(含普魯卡因0.5%)每4~6小時肌肉注射10毫升,對散發性單純型流行性感冒有較好療效,有些病例在48小時內體溫即完全恢復正常。采用10%大蒜汁(內加3%普魯卡因)每日滴鼻3次,每次6~8滴,連用3天,可起到預防作用。
④防治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㈠在預防和對帶菌者的治療上曾采用不同劑量分組觀察,效果顯著。甲組:成人在進餐時服生大蒜6克(16歲以下減半),每天1次,連服3天。乙組:成人每天10克(16歲以下減半),吃后用2%鹽水漱口,連服3天。甲組1500人,服藥前帶菌陽性率為15%,服后第4天降至1.3%。乙組275人,服藥前帶菌陽性率1.81%,服藥后第4天全部轉陰。另有未服大蒜者200人作為對照,觀察26天,帶菌陽性率由1.5%增至3%;服大蒜后繼續觀察15天,陽性率逐漸降低至零。㈡用于治療,以10%大蒜蒸餾液(加0.5%普魯卡因稀釋)肌肉注射。5歲以內首次劑量5~10毫升,以后每6小時5毫升。5~10歲首次10~15毫升,以后每6小時10~12毫升。11~15歲首次15~20毫升,以后每6小時10~20毫升。15歲以上者,首次20毫升,以后每6小時20毫升。治療84例普通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2例復發,經再用大蒜液治療而愈)。療程平均7.6天,體溫恢復正常平均3.7天,頸強直消失平均5.1天,克氏征轉陰平均5天,腦脊液恢復正常平均6.1天。治療中未見局部或全身反應及血尿現象。
⑤治療流行性乙型腦炎
以大蒜液靜脈點滴治療乙腦17例,除1例重癥患者在神志轉為清醒、一般情況好轉而體溫遲遲不降時加用抗菌素外,其余均未用任何抗菌素,只輔以脫水劑、鎮靜劑及退熱療法,少數加用了激素。結果16例痊愈,未遺留嚴重后遺癥;另1例重癥患者昏迷高燒,于入院后一天死于呼吸衰竭。治愈病例,神志恢復時間3天以下4例,3~5天7例;體溫恢復正常時間3天以下3例,3~5天6例,6~8天3例,9~12天3例,13天以上1例。用法:5%大蒜液成人每日80毫升,小兒20~40毫升,分二次靜脈滴注。據臨床觀察,大蒜液能較快的控制病情發展。對入院時神志恍惚、煩躁及寒戰高熱的患者,經治療只有少數進入全昏迷,大多數于1~2天停止發展,很快清醒穩定。療程短,且很少發生合并癥。
⑥治療大葉性肺炎
用大蒜糖漿15~20毫升,每4小時服1次(一般用10%,也有用100%的)。治療9例,6例治愈,3例效果不滿意。治愈病例體溫恢復正常時間為1~3天,癥狀及體征于熱退后均迅速改善或消失。X線胸部復查,均在3~6天后陰影逐步減退或消失。
⑦治療百日咳
服用20%大蒜浸出液(加適量食糖,5歲以上每次15毫升,5歲以下酌減,每天8~10次,治療201例,10天痊愈者占60%,15天痊愈者占26%。一般在服用3~4天后,癥狀即見好轉,痙攣性咳嗽和嘔吐逐漸停止。曾有用大蒜植物殺菌素的揮發性部分作吸入療法,治療110名不同發展階段的病孩,其中60%病孩經6次治療后,臨床癥狀停止進展,治療10天即完全停止咳嗽,且不再復發.用法:將生大蒜頭2~3個搗碎,盛在清潔干燥瓶內,囑病孩把嘴唇貼附瓶口,每分鐘經嘴作15~20次深吸氣,并經鼻作15~20次深呼氣,每次持續15分鐘,每日2次,療程為5天。一法用生大蒜30~40克搗爛裝瓶加塞,用氣球作加壓吸入,每日1次,每次15分鐘,7~17夭為一療程,治療100例,對卡他期的療效為100%,痙攣期63.9%,恢復期40%。
⑧治療白喉
用去皮生大蒜3~5克,置75%酒精內浸3~5分鐘,放入消毒器皿中搗爛如泥狀。取2x2厘米消毒紗布墊涂上蒜泥約1~2克,貼于患者雙手合谷穴,繃帶固定。經4~6小時,局部可有痛癢及灼熱感,8~10小時,表面出現水泡,用消毒針刺破拭干,涂以龍膽紫液,消毒紗布包扎,防止感染。治療16例(9例找到白喉桿菌),其中4例同時加用青霉素,均獲痊愈。一般敷藥B~10小時后咽喉病灶即明顯縮小以至消失,偽膜逐漸脫落,乃至痊愈。
⑨治療肺結核
采用大蒜液氣管內注射。全療程分為六個階段,每階段治療5日(每日1次注射10毫升),休息2日,集菌法驗痰(療程結束時作痰培養)。藥液濃度第一階段用1%,以后每個階段依次遞增為2%,3%,4%、5%及6%。若病人中途不能耐受高濃度時,可依其能耐受之濃度注射。適應癥:支氣管結核新鮮空洞,痰結核菌陽性者,切肺、胸改、填充術后痰仍陽性者。相對適應癥:雙側慢性纖維空洞、支氣管結核,以及作為準備手術的慢性纖維空洞型患者的術前用藥(先消滅或減少細菌,防止支氣管結核)。禁忌癥:心臟病,肺氣腫具有劇咳者,氣喘病,高血壓病,普魯卡因過敏者,對大蒜臭氣特殊厭惡者。觀察17例,治療前均經各種抗癆藥長期應用效果都不滿意,特別是痰中結核菌不能轉陰,經注射大蒜液后,痰陰轉者12例;有空洞者13例,閉合4例,縮小3例,無改變6例。治療中有少數病例出現發熱反應,一般在38℃左右,經加用青、鏈霉索滴入后退熱。此外有報告用4%大蒜液10毫升作環狀軟骨下氣管內注射,或鼻導管滴入,每周6次,1個月為一療程。治療肺結核空洞60例,其中慢性纖維空洞型3例,亞急性血行播散型1例,浸潤型46例,經1~4個月觀察(滴入次數為25~100次),空洞閉合者25例,縮小者23例,無變化者2例,無一例惡化。其中以薄壁空洞療效較好。50例中治療前痰菌陽性者34例,滴入蒜液后,18例轉為陰性。另有少數病例采用3~5%大蒜液,每次10毫升以膠管作氣管插入滴注,對厚壁空洞患者亦收到滿意效果。也有采用大蒜加白芨治療肺結核的報道:法將生紫皮蒜約30克,去皮放入沸水中煮1~1.5分鐘撈出,以表面熟里面生為合適,再取粳米1兩,放入煮蒜水中煮成稀粥,待粥成,再將蒜放入粥內。另用白芨粉1錢和入蒜粥同吃,或食粥后,再服。以上為1次量,每天早晚各1次。療程平均為3個月.病灶吸收時間最短1個月,最長4個月。治療肺結核40例,病灶大部吸收者22例,部分吸收者16例,無變化2例,惡化1例;其中有空洞者12例,閉合6例,縮小1例,無變化3例,惡化2例;其中痰菌陽性者11例,陰轉10例。初步觀察,以滲出性為主之病灶療效較好,混合型病灶次之,干酪及增殖病灶為主者又次之。對結核空洞以早期可逆性空洞療效較好,晚期病例療效不滿意。
⑩治療傷寒、副傷寒及副傷寒甲帶菌者
㈠大蒜片2克,每4小時1次(亦可用大蒜酊,用量按片劑折算),服至體溫正常后繼續用藥7~9天。療程9~16天。治療傷寒,副傷寒甲及副傷寒乙共12例,除1例并發腸穿孔外,其余11例在給藥后12~72小時體溫開始下降,體溫降至正常平均為94.5小時,臨床癥狀及體征亦隨體溫下降而改善或消失。初步認為大蒜的降熱效果并不次于氯(合)霉素。㈡用100%大蒜液(含1%普魯卡因),行穴位或并用肌肉注射。注射穴位為:天樞、氣海、足三里、關元、中脘、下脘、大腸俞、小腸俞等,輪換應用,每次10毫升,分5~6個穴位注完;肌肉注射,每日1次(10毫升),兩側臀肌分注。注射局部有時有輕度刺激癥狀,但不影響治療。治療6例副傷寒甲帶菌者,其中2例單用大蒜液穴位注射,治程分別為10、11天,于治療后第3天大便培養,均轉陰,以后連續培養7、9次均為陰性。另外4例除穴位注射外,并加用肌肉注射,治程分別為11、18、11、20天;分別于治療后3、6、8、13天大便培養,均轉陰,連續培養8、8、4、8次,亦為陰性。上述病例于出院后4~6個月復查大便,除1例陽性外,余均陰性。
⑾治療黃疸型傳染性肝炎
用100%大蒜低壓蒸餾液作穴位注射,取穴依次為:肝俞、脾俞、足三里、天樞、氣海、關元、中脘、下脘、大腸俞、小腸俞等。每天注射1次,按病情輕重,每次取4~8穴,每穴注射1.O~1.5毫升,每天總量為5~10毫升。治療50例,黃疸在4天以內消失者21例,1周內消失者12例,2周內消失者9例,最晚的至第7周消失。主要癥狀消失時間,最短者2天,最長者24天,以1周內消失者最多。一般治療2天后食欲即見明顯增加。肝腫大的消失最快者4天,最長者38天。少數伴有腹水的患者,腹水消失日期為12~14天。肝功能的恢復較慢。
⑿治療急性闌尾炎等
取生大蒜4兩,芒硝1~2兩,共搗爛如泥,另取生大黃粉1~2兩用醋調成糊狀備用。治療時以右下腹壓痛明顯處或麥氏點為中心,先蓋一層直徑大于10厘米的細紗布以保護皮膚,然后將大蒜、芒硝泥攤在細紗布上(約10x8或12x12厘米大,厚約2~3厘米),敷于其上,上面再蓋一層細紗布,使上下兩層細紗布粘住,再覆蓋紗布墊一塊,以膠布或腹帶固定。2小時后去藥,用食醋洗凈皮膚,改敷大黃醋糊劑,覆蓋紗布墊如前,8~10小時后揭去大黃醋糊劑。敷后24小時如不見效,可重敷1~2次。經治急性闌尾炎200余例,有效率在90%以上,復發率在10%左右。本法對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早期蜂窩組織炎性闌尾炎,效果較顯著;對闌尾膿腫和老年體弱不能耐受手術者也可應用;對壞疽性闌尾炎效果差。在外敷大蒜泥的同時,如再配合中藥內服,則效果更好。此外,大蒜合劑外敷又曾用于肺炎、盆腔灸、軟組織膿腫、肝硬化伴腹水感染等疾患,能加速炎癥吸收、減輕患處疼痛;在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尿閉和腎絞痛、尿路小結石的病例中,也能取得一定成效。但上述疾病在外敷大蒜合劑的同時,應配合其他治療措施,如對肺炎、盆腔炎,可加用中藥銀黃、四季青注射液或抗菌素,腎絞痛可伴用阿托品,急性尿閉用甘露醇靜脈滴注等。
⒀治療化膿性軟組織感染
在感染部于局麻下切開或擴創后,用10%大蒜浸液(2/3)加入0.25~0.5%普魯卡因溶液(1/3)沖洗膿腔,再用蒜液紗布條充填,次日交換敷科。據50例觀察,絕大多數病人經治療1~2次后,膿腔與創面可完全清潔,無膿性分泌物,逐漸出現肉芽組織,再用油紗布條交換敷料1~2次,即可愈合。蒜液放置不宜過久,超過6日即失效。
⒁治療慢性化噥性中耳炎
用20%大蒜乳劑(蒜汁20毫升,研細阿拉伯膠5克,鹽酸普魯卡因2克,混合均勻成膠狀液,然后緩緩加入蓖麻油75毫升,隨加隨沿一個方向研磨,至成淺黃色乳糜液為止,貯冰箱中,可保存1周)滴耳,治療45例(單純型38例,壞死型6例,膽脂瘤型1例),治愈38例,好轉3例,無效4例。治程中未發現不良反應.有1例患者耳膜緊張部前下方發生小穿孔,經滴藥3日后流膿停止,8日后穿孔變小,1月后復查穿孔已愈合。此外,有報道采用大蒜內皮做鼓膜修補術,曾獲得滿意效果,但病例不多,尚待進一步觀察。
⒂治療沙眼
鮮紫皮大蒜去外皮,洗凈搗成泥狀,用消毒紗布包裹擠出蒜汁,盛在消毒瓶中密閉備用。另以烏賊骨去殼,磨制成3厘米長鴨嘴形小棒,高壓消毒備用。操作方法:先用0.5%地卡因滴入結膜囊內,1~2分鐘后,用瞼鉤反轉上瞼并固定,使穹窿部結膜完全暴露,以烏賊骨棒輕輕磨擦肥大的乳頭和濾泡,使其表面微破,摩擦既要徹底,又不可傷及深部組織及正常結膜面。再用消毒鹽水棉球將血液及濾泡內容物拭凈,然后在結膜面上涂擦蒜汁,放回眼瞼。兩眼一般同時治療。1周后復查,如未愈,即進行第2次治療。共治療沙眼患者1256人,治愈率在60%以上,有效率97.9%。
⒃治療萎縮性鼻炎
用40%大蒜液或50%大蒜甘油涂布鼻腔,每日3次,3~4天后即見效果。或以50%大蒜甘油用消毒棉花制成大蒜油棉栓,均勻鋪蓋鼻腔各個部分。半小時后取出,6~12次為一療程。須持續進行三個療程。
⒄治療牙質過敏
將大蒜搗碎,取一小塊置過敏點(酸痛點),用齒料充填器在酒精燈上燒至微紅,迅灼牙面上之蒜泥,稍壓幾分鐘,痛感即消失。一般采用上法2~3次即可見效。
⒅治療滴蟲性陰道炎
用50%大蒜甘油明膠栓劑,于陰道沖洗后置2枚(每枚1.2~1.5克)于陰道內,每日一次,療程7天。共治404例,治愈者11.3%,有效者75.2%,復發者9%,無效者4.5%。
⒆治療阿米巴原蟲性陰道炎
用鮮紫皮大蒜3~4瓣,放在消毒缽中,加生理鹽水I~2毫升,研成泥糊狀備用。陰道用1:5000過錳酸鉀溶液灌洗清潔后拭干。尿道口涂上消毒甘油。使用陰道窺器,將蒜泥先填塞于陰道穹窿、子宮頸然后到陰道壁,15分鐘后抹去所有大蒜泥.4例患者經1~6次治療,陰道分泌物的阿米巴原蟲即轉為陰性,治療7~10天后,潰瘍粘膜即光滑愈合。
⒇治療霉菌感染
用大蒜制成100%注射液,成人每天20~50毫升(兒童酌減),加入葡萄糖鹽水中行靜脈滴注,治療各種霉菌感染20例(隱球菌腦膜炎1例,肺部霉菌感,染16例,消化道霉菌感染4例),顯效14例,有效5例,無效1例。又有用10%大蒜糖漿內服,1歲以內3~5毫升,2歲以內5~8毫升,每日3~4次(治療10天后無效者改用他藥治療),同時配合服用多種維生素,治療40例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小兒消化不良,痊愈38例,無效2例。
(21)治療頭癬
以30%大蒜汁油膏,30%大蒜粉油膏及大蒜泥三種制劑,共治122例頭癬患者,治愈、顯效及一般有效者計81例(66.4%),無效者36例,加重者5例。從臨床觀察和檢查結果來看,大蒜對鐵銹色毛菌所致的頭癬,療效較為顯著。
(22)治療蟯蟲病
取新鮮大蒜,每兩加水200毫升,微火煮爛,紗布過濾,裝瓶中備用。選用大號注射器接上導尿管,吸取煎液灌腸。每次注入10~15毫升,于下午4~5時或8~9時進行。治療2~9歲兒童154例,在治療1次后的第3天和第7天,分別采用肛拭鏡檢蟲卵,陰轉率為76.3%。

【摘錄】《*辭典》
(醫藥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

關于公司 | 網站簡介 | 服務項目 | 技術支持 | 意見反饋 | 法律聲明 | 友情鏈接 | 聯系我們
兄弟站點:  生意寶 - 生意社 - 生意場 - 網經社 - 產業互聯網 - 企業風險評級 - 撮合交易 - 化工網 - 紡織網
   檢測通 - 醫療器械網 - 企業官網服務 - 化工網商城
© 醫藥網版權所有 浙ICP證:浙B2-20080131-8 藥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浙)-經營性-2020-0027  浙公網安備 33010602010403     
市場:0571-88161141 服務:0571-882284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欧美日韩视频高清专区 | 欧美人与动牲交免费观看网 | 一级毛片片 | 最近最新中文免费字幕一 | 精品无码aⅤ无码免费专区 美国一级毛片a |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 亚洲视频1区 | 久99精品久久久 | 一个人免费看的WWW在线观看 | 麻豆影视国产在线观看 | 一本久道久久综合狠狠爱 | 就去色播 | 免费A级毛片无码A∨中文字幕 |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 深夜福利成人 | 性xxxx18免费观看视频软件 | 91亚洲一区精品 |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 |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欧美一区 | 成人性做爰 | 欧美肉大捧一进一出免费视频 | 国产精品a久久777777 | 性一交一乱一伦一色一情孩交 | 东京一本到熟无码免费视频 | 日韩欧美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恋夜久久 | 少妇激情AV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青草免费视频 | 欧美丰满大乳高跟鞋 | 亚洲肉感在线 | 最新永久无码AV网址亚洲 | 2023国产亚洲精品色爽无码 | 天天干网| 一本久久知道综合久久 | 成人免费网址 | aaaa在线观看 | 橘梨纱av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久久国产精品综合 | 四虎影视免费在线 | 中文字幕免费精品一区高清 | 亚洲AV永久无码AV激情A片 |